学术会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会议  -  正文
首届“近世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公司举行

来源:3044am永利集团 时间:2025-06-27 点击量:

通讯员:张玮琨 摄影:王一心 责任编辑:朱人求 舒年春

2025年6月22日,“近世哲学”的内在演变理路——首届宋元明清学术通观学术研讨会在3044am永利集团官网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3044am永利集团、孔子研究院和3044am永利集团官网解释学研究中心暨伽达默尔文献馆共同主办。来自孔子研究院、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湖北大学、3044am永利集团官网等高校和研究院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近世哲学”的内在演变理路,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思路和成果,并就关键问题交换了自己的看法。

当天上午8:30,会议开幕式在3044am永利集团官网东五楼429B举行,由3044am永利集团教授朱人求主持,3044am永利集团副经理叶金州副教授,孔子研究院经理孔德立教授和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3044am永利集团吴根友教授致辞。

叶金州副经理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访表示了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3044am永利集团的发展状况。叶经理指出,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和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变革的时代对于哲学学科既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我们需要的不是回到某种文化情结的附庸式的哲学,而是建立一种具有原创驱动力的、现实穿透力和历史深度的哲学。这次会议主题完全符合时代的要求,通过对自宋以降千年文脉的梳理,为中国哲学的研究注入全新活力,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叶经理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孔德立经理首先代表孔子研究院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祝贺,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由衷感谢,也对3044am永利集团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孔教授强调,孔子是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人生、对社会、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深刻地影响了东亚文明。从历史的大视野来看,研究从孔子到宋元明清的思想演变理路,有助于理清古代哲学思想如何适应时代之变,如何面向未来。最后,孔教授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希望此次会议能够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新的起点。

吴根友教授在发言中首先表达了对朱人求教授和3044am永利集团的感谢。吴教授认为,当今学术往往过于专业化,许多学者致力于自身研究领域不断深化研究。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加深我们对于古代哲学家的理解,但是往往容易使研究者拘泥于细枝末节而难以产生更具开拓性的研究成果。与这种研究思路相异,以千年“近世哲学”概念为核心通观学术的想法早在二十世纪初由胡适提出,许多学者从自身的学术背景出发,围绕这个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观点。如果当今学者可以跳出自己的研究范围,向外“走出半步”,以“近世哲学”的视野回望各自领域内的问题,则可以带来全新的发现,匡补当今学术过于支离的不足。其次,吴教授通过分享自己的学术研究经验,展现了宋元明清哲学流变中存在的连续性,彰显本次会议议题所具有的学术意义。最后,吴教授也对哲学研究的总体性视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强调学术研究必须把握明清哲学自身的理论特点,注重其在理论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而不能将其简单视为宋明哲学的余绪。

最后,朱人求教授总结各位老师的发言,并从朱子学的视角切入千年学术演变历程,展现了不同时代哲学家之间紧密联系。

本次学术研讨会除开幕式外,共设置四场专题讨论。

第一场专题讨论由朱光磊教授主持,吴根友教授、孔德立教授和朱人求教授分别以“为什么要通观‘近世哲学’?”、“儒佛互鉴与宋代儒家哲学的新开拓”和“朱子学与近世哲学的开展”为主题展开报告。

浙江大学吴根友教授从概念发展历程、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等方面总结了“近世哲学”概念与开展学术通观的重要意义。吴教授首先指出当前学术研究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研究者往往局限于自身领域,进而导致学术研究过于支离;另一方面也缺乏方法论上的自觉。其次,吴教授追溯了“近世哲学”概念的发展历史。“近世哲学”概念发端于胡适,许多重要学者都在这个概念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当我们回望哲学史,会发现前人并没有完全发掘不同哲学家间的紧密联系,也没有完全准确地把握“近世哲学”的演变主题。当今学者应该在先前研究的理论基础上超越前人成果,更加准确地展现“近世哲学”的演变理路,评价千年以来的学术得失。再次,“近世哲学”的发展演变历史可以为“第二个结合”和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最后,吴教授谈及了当今哲学研究的思想模式。虽然当前学界已经突破了唯物唯心、辩证法形而上学对垒的思想模式,但是并未产生统一的思想模式。对“近世哲学”演变理路的研究可以为把握中国哲学特点,建构中国哲学研究模式提供宝贵的资源。

孔德立教授从思想史的角度,简要回顾佛学中国化历程,展现“近世哲学”所具有的异质思想融合化趋势。孔教授认为中华文明历经三个大变革,孔子是第一次大变革时期的代表性人物。面对礼坏乐崩的现实,孔子继承春秋时期思想观点,开创自身学术体系。朱子则是第二次大变革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不同于第一次变革,在第二次变革中,中国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与异质思想相融合的趋势,集中表现为朱子哲学体系对于佛教观点的吸收。自清末以降,中国思想进入了第三个大变革时期,在这个变革中,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将传统文化与外来的西方文化相融合。而通观自宋以降的学术发展历程,研究古代哲学思想如何适应时代之变,则可以为当今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3044am永利集团官网朱人求教授以朱子学与唐宋变革论、阳明学、乾嘉学术之间的关系为切入口,折射出“近世哲学”的千年演变历程。首先,朱教授从空间和时间的双重向度上强调强调朱子学不仅仅是朱子本人的哲学,其同样包括朱子学在广泛时空之中的嬗变历程。其次,朱人求教授指出,内藤湖南率先将“近世”概念与唐宋变革论相联系,其思想来源于法国思想家基佐的《欧洲文明史》和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史的看法,即上世—中世—近世的划分。朱教授指出,赵宋时期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水平意味着其已经进入“近世”时期,为朱子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朱子学既包括宏大的形上学体系,也包括落实于人伦日用之中的行为规范。它不仅影响了南宋以后元明清时期的思考方式和治国理政的模式,而且规范了元明清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其影响力持续至今。元明清哲学始终保持了与朱子学的对话、继承与批判,离开了朱子就没有好的哲学。因此,朱子学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朱子,更需要以通观的视角审视朱子影响下的千年学术演变。

在三位老师发言结束后,在场的专家学者就“近世哲学”概念的内涵及提出、朱子学与阳明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第一阶段的探讨在掌声中结束。

第二场专题研讨由吴根友教授主持,朱光磊教授、姚才刚教授和韩书安博士分别以“论宋明儒学哲学形态和明清儒学哲学形态的融通”、“关于明代心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和“关于从‘恻隐’到‘痒痛’:具身隐喻视域中的‘以觉言仁’”为主题开展报告。

苏州大学朱光磊教授以牟宗三先生的“圆教”理论为切入口,通观“近世哲学”的演进历程,发现宋明儒学形态和明清儒学形态在学理上存在的关联性。朱教授将罗近溪的哲学体系视为宋明哲学经“圆教作用化”后的哲学体系。其去除了形上形下的划分,注重当下即是的自觉而一体的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实践则导向了许苏民先生的人文精神论。

湖北大学姚才刚教授则以心学的发展历程为核心,重点关注了“心学”概念的提出、内涵、发展与内在的思维差异,折射出“近世哲学”的演变与发展。姚教授指出,“心学”概念存在多种理解,比如吴澄将儒学学说视为心学,但是这个理解不免过于宽泛。广义的心学可以指代儒家的心性之学,而狭义的心学则专指心本学说。而在明代心学的发展中,不同的流派也存在着概念和理解上的分歧,互相之间也存在激烈的争论。最后,心学对后世学术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诸多的攻击与批判。

浙江大学韩书安老师以“识痛痒”的具身体验为核心,详细论述了“识痛痒”的历史发端与生成逻辑、理论优点与学术价值、自身不足与批判反思。从“识痛痒”的角度展现了“近世哲学”的发展样貌与理论演进脉络。

在报告结束后,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就“心学”概念起源、何为“具身”隐喻,天台华严之辨等重要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第三场专题研讨由王博老师主持,廖晓炜老师、姜含琪老师、董锦程博士分别以“崇礼与性善——清儒程瑶田义理思想探析”、“培根方法论之引进与维新派格物论之转变”、“跨文化诠释中的哲学话语重构:《孟子字义疏证》3个英译本的比较分析”为主题展开专题报告。 

3044am永利集团官网廖晓炜老师回顾了明清之际儒学的反理学思潮,以“反阳明学的阳明学”和“反朱子学的朱子学”分别概括潘平格和程瑶田的学术体系。以“稀释化”为核心,展现了两位哲学家所具有的两面性,即一方面深受前人理论影响,而另一方面则尝试超越旧有学术体系的理论特征,折射出明清之际特殊的时代背景,展现出“近世哲学”发展历程中明代学术向清代学术过渡阶段所具有特殊理论特征。

大连理工大学姜含琪老师以培根方法论为视角,详细追溯了培根方法论在中国从引进、传播到势微的全过程。姜老师分析了维新派学者,例如康有为、严复、梁启超等学者,对培根方法论的引进与吸收,并最终落脚于培根方法论在中国衰微的原因,提出技术与科学的分裂是导致科学或真理无法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

武汉大学董锦程博士则关注于《孟子字义疏证》在西方的三个英译本,以“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周道衰,舜、禹、汤、文、武、周公致治之法,焕乎有文章者,弃为陈迹”为例,详细分析了三个英译本的特点与得失。以语言翻译为视角,展现出“近世哲学”在海外传播过程中的复杂性,并为经典哲学文本的翻译提出建议。

在讨论环节中,专家学者围绕具体文字的理解翻译、何谓“无工夫的工夫”、研究培根方法论的缘起等问题展开了细致讨论,理清了许多重要问题中的理论线索。

第四场专题研讨会由张与弛老师主持,赵建功老师和白发红老师以“宋儒辟佛之反思”和“朱子的道统思想”为主题展开专题报告。 

3044am永利集团官网赵建功老师聚焦于宋儒与佛教之间的深刻联系展现了“近世哲学”具有的融合性特质。宋儒和佛教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一方面,宋儒在深刻了解佛教经典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其理论长处;另一方面,宋儒也对佛教义理展开激烈抨击,尽管这些批评往往基于对佛教义理的歪曲与误解。而这其中则隐含着深刻的矛盾,即为什么宋儒在熟悉佛教义理同时,往往从错误的角度批判佛教?赵老师引用陈寅恪先生的观点,认为这是宋儒在吸收佛教义理与捍卫儒学正统间寻求的两全之法。

3044am永利集团官网白发红老师则关注于宋儒所提出的道统论,批驳了以往认为道统论闭塞狭窄的错误观点,从丰富性、开放性的角度重新展现道统论的特点,总结了道统论在保证儒家思想延续性等问题上的重要价值,并将道统论视为一种共识性的传承。最后,以道统论的提出与中国哲学史书写之间的关系为视角,指出了道统论研究对“近世哲学”脉络梳理存在的意义。

报告结束后,在座的专家学者围绕宋儒对佛教的理解是否存在误解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争论中将问题进一步推进。

在本次会议中,与会学者围绕千年“近世哲学”的开展中的道统问题、儒佛会通问题、朱子学与阳明学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会学者纷纷指出,此次会议凸显了通观“近世哲学”所具有的深刻学术价值和开创性意义,有助于当今学者跳出门户之见,发现宋明元清儒学发展历程中各个学派之间的深刻联系,弥补当今学界研究过于琐碎的弊端;同时有助于观照当今世界,为推进“第二个结合”、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等重大时代课题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3044am永利集团·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电话:(+86)027-87541842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 304am永利(中国)集团-官方网站登录入口-欢迎光临 版权所有